一部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本来稳坐票房神坛,眼看要冲17亿,结果片方请来两位“话题女王”——傅首尔和苏敏站台宣传,一场活动下来,口碑直接翻车,评论区炸成战场。
不是电影不好,是这两位一开口,就让人觉得:这哪是看电影,是来上“婚姻创伤课”的?
2020 年,苏敏的故事就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网络。50 岁的她,在经历了长达二十余年如同囚牢般的压抑婚姻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驾游的征程。
她口中的婚姻,满是苦涩:丈夫的冷暴力,像寒冬的风,无孔不入;AA 制被执行到极致,连高速费都要锱铢必较;精神上的 PUA,让她在自我怀疑中苦苦挣扎;甚至还有那令人痛心的家暴行为。长期的折磨,让苏敏患上了中度抑郁,三次自残的经历,是她在黑暗中试图求救的绝望呐喊。终于,她决定为自己活一次,开着车,踏上了寻找自我的旅途。
这个故事,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无数被困在婚姻围城中人的心锁,她也因此一跃成为 “女性觉醒” 的代名词,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女权的 “标志性人物”,频繁出现在各大综艺,还登上了戛纳红毯,风光无限。
展开剩余79%可命运的走向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2025 年 8 月 24 日,在为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站台宣传时,苏敏的一番言论,成了她口碑崩塌的导火索。她在现场劝 “猪妈妈抛夫弃子去浪”,这番话一出,舆论瞬间哗然。
要知道,这部电影原本票房一路向好,朝着 17 亿的目标高歌猛进,可因为苏敏和傅首尔在宣传时过于强调婚姻创伤,像是在上 “婚姻创伤课”,导致电影口碑急转直下,评论区一片混乱。苏敏也未能幸免,即便启用了账号保护,网友们的质疑声还是如潮水般涌来。
那苏敏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呢?
深究起来,问题出在好几个关键地方。
从内容创作的角度看,苏敏这几年的内容太过单一。五年过去了,她的置顶视频依旧是最初那条控诉丈夫的内容。每一次公开露面,每一场演讲,话题永远绕不开 “渣男前夫”。金句翻来覆去就是 “女人要勇敢离开”“别被婚姻困住” 这些,不断重复着那些婚姻里的痛苦细节,像 “他连裙子都不让我买”“我说一句话他就说不对”。这让不少网友觉得,她就像现代版的 “祥林嫂”,靠着贩卖自己的伤疤来换取流量和掌声,时间一长,大家难免审美疲劳,心生厌烦。
再者,苏敏的行为对家人的影响实在太大。虽说她声称是为了女儿安顿好生活才离开,但女儿却始终活在 “父亲是渣男” 的舆论阴影之下,连带着孙子都可能被旁人指指点点,说 “爷爷是家暴男”。而她的前夫,整整五年,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指责,始终选择沉默,未曾公开发声。可即便如此,还是被苏敏单方面塑造成了 “百分之百的恶魔”。就连她家的亲戚朋友,生活也被媒体搅得不得安宁,被扒了个底朝天。这种以家人的尊严和安宁为代价,来成就自己 “追求自由” 人设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更让人意外的是,后续爆料出来的一些事情,让苏敏之前构建的 “完美受害者” 形象出现了裂痕。原来,苏敏曾用家庭积蓄补贴娘家,而在她生病住院时,是丈夫卖掉了自己的爱车,为她筹集医药费。这和她一直以来向大众展示的 “丈夫是十恶不赦的加害者,自己完全是无辜受害者” 的叙事大相径庭。这就说明,婚姻中的矛盾往往是复杂的,并非简单的 “非黑即白”,而苏敏却选择性地忽略了一些可能影响自己 “受害者” 形象的细节,过度放大了自己的痛苦,以此来强化自己的 “英雄人设”。
另外,苏敏账号的商业化运作也饱受诟病。
她的抖音账号不仅开通了商品橱窗,里面摆满了 130 件好物,还设置了专属会员,已经有 11 人加入。从她的账号页面就能明显看出浓厚的商业气息。而且,她现在的演讲,越来越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 “女性励志脱口秀”,每次发声都精准地踩在 “女性困境”“婚姻自由” 这些舆论热点上。
和傅首尔比起来,傅首尔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是为了赚钱,而苏敏却还在标榜自己是 “为了姐妹们勇敢”,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怎能不让网友们心生怀疑,质疑她打着 “女性觉醒” 的旗号,实则在做着流量生意。
说到底,大众对苏敏的期待,是她能真正代表女性的觉醒,能给那些身处困境的女性带来希望和力量。大家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勇敢走出困境,并且不断成长、蜕变的女性形象。可苏敏却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在追逐流量和商业利益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最初打动人心的那份真诚。
苏敏的身体虽然已经走出了浪浪山,可她的心,还困在那间压抑的屋子里,一遍遍重播着痛苦。
她以为自己在照亮别人,却忘了——真正的光,是能让阴影退去,而不是永远活在它的笼罩下。
愿她,有一天能关掉镜头,关掉话题,只是作为一个“奶奶”“妈妈”“妻子”(或不是),安静地,开她的车,看她的山。
各位条友,对于苏敏口碑翻车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这背后复杂的人性与现实。
发布于:江苏省九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