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电影《东极岛》上映以来,关于这部作品的批评声层出不穷。对于观众来说,购票观影并对电影进行评价是其应有的权利。然而,令许多人意外的是,片方对观众的反馈选择了沉默,甚至不少评论帖子被投诉下架,这样的举动无疑激怒了广大的观众群体。
根据之前的投诉情况,片方以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被侵犯为由进行投诉,但实际上,所有与片方相关的图片均来自于官方账号,而导演管虎本人照片更是由电影方自行发布的,这如何能视为侵犯隐私和肖像权呢?
至于名誉权的侵犯,坦白说,娱乐圈中的许多明星在发出律师函时也常常引用这一理由,而真相往往只有业内人士心知肚明。针对此次《东极岛》的投诉,某位律师博主也终于忍无可忍,毅然站出来与片方进行对峙,直言:“别拿名誉权当挡箭牌!”
展开剩余77%据悉,这位律师购票观看了《东极岛》,看后不吝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感受。他表示,作为观众,给予电影评价与提出建设性意见并无不妥。然而,他也明确指出,这部影片所传达的中心思想让他难以接受,因为这些思想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换句话说,影片中的一些情节设定既不现实,也未能真实还原历史。
律师合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然而让人意外的是,片方竟然对他的点评进行投诉并下架,引发了律师的愤怒。他在社交平台上连续发了三条动态,质问片方:“我花钱看了电影,难道就不能批评它吗?”
此后,这位律师对电影展开了强烈的指责,指出片子表面上是抗战题材,实则却颂扬了大不列颠的光辉形象。在中国的电影中,竟然出现了英国人挥舞国旗,英勇无畏地为信仰献身的场景,而舟山的渔民却被描绘得愚昧无知,这一切显得极为荒谬。明明是强调爱国精神的题材,为何会呈现出如此偏离的效果?
影片中存在的大量逻辑漏洞和虚构的历史情节为电影的整体质量打了折扣。作为观众,提出这些问题是推动未来电影市场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现实却是片方频繁地投诉并压制不同的声音,仿佛只允许满口称赞。由此可见,当前内地的电影市场正陷入这样的困境,令众多观众深感无奈。
并不是只有这位律师,许多观众在观看电影后,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却遭到了举报,帖子被判定为违规。明明有那么多人在反映电影令人失望,片方却拒绝接受批评,执意逼迫观众进行夸赞。这已经不仅仅是电影质量的问题,而是电影人和片方对于不同声音的拒绝,以及对这些意见的无差别攻击。若继续如此,未来还有谁会为你的电影买单呢?
当然,现在为《东极岛》买单的观众并不多。根据最新的票房数据显示,该片上映五天,票房尚不足三亿,排片比例远远落后于《浪浪山小妖怪》,而观影率更是低的令人瞩目。
因此,一部电影的优秀与否,最终还是由观众的反应来直接体现。片方如果不愿意虚心接受批评,频频投诉遮掩声音,最终受到损失的只会是他们自己。真心希望内地的电影制作方能更加重视观众的声音。
请注意,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发布于:山东省九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